赵武校 副主任医师,亚洲角膜塑形镜学会会员,留美博士后经历。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眼科学硕士,专业方向为眼屈光和眼表疾病。从事眼科临床和科研工作10年,在角膜屈光手术(PRK、LASIK、SBK、Epi-LASIK,飞秒激光、波前像差和角膜地形图技术)及其并发症处理,眼表疾病以及弱视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10年赴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学习眼视光理论与实践技能,并积极开展医学验光、角膜接触镜验配工作。
科研经历:重视学习和学术交流。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眼科学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以共同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先后主持广西区卫生厅科研项目《短期激素性高眼压状态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患者视网膜成像质量影响的研究》、《波前像差技术在屈光参差性弱视眼光学特性评估中的应用》,参与科研课题6项。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大会:2008年4月在第八届国际眼科学学术大会、国际视光学学术大会(8th COOC)作大会发言《近视眼的角膜非球面特性研究》,同年9月参加第十八届国际眼科研究大会(18th ICER)作Poster交流;2009年2月在第一届中国眼科学基础研究大会暨研究生导师论坛(1stCCRVO)作论文演讲《位置辨别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视力的改善作用研究》,同年12月参加全国视光学组大会作论文演讲《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位置辨别功能对比研究》;2011年9月在第四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上作大会发言《短期眼压波动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受著名科学家Zhonglin Lu教授邀请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视知觉学习与弱视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此期间对视觉试验设计、视知觉学习的功能和机制、视觉认知的时间和空间特性进行了深入学习和探索,并构建了新的弱视治疗理论模型。
2013年9月参加第十八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作大会发言《视知觉学习联合遮盖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初期临床观察》、《屈光参差性近视的Orbscan Ⅱz角膜地形图特性研究》,同年11月参加第九届国际眼科论坛(9th ISO)作英文演讲《Preliminary study of anisometropic amblyopia in juvenile treated with visual perceptual learning》、《Difference analysis of Orbscan Ⅱz corneal topography in anisometropic amblyopes: A contralateral eye study》。
获奖情况: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二、三等奖”共4次、“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完成奖四等奖”1项;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科技拔尖人才奖”8项、“优秀通讯员一、二等奖”共3次、 “2008~2009年度青年岗位能手”、“2011~2012年度青年岗位能手”、“2013年度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先进个人”。